澳门全年历史图库49853
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行业新闻
节水型社会建设让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下游重现生机
发布时间:2006-06-06     作者:   分享到:

 

节水型社会建设让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下游重现生机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6月5日电(记者朱国亮)东居延海首次实现了连续600多天不干涸,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上升了1米多,植被正逐步恢复……

  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甘肃省张掖市近年来成功节余并向下游输送50多亿立方米水,让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下游生态逐步得到恢复。

  张掖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国强告诉记者,从2004年8月以来,黑河尾闾——东居延海首次实现连续600多天不干涸,湖滨的胡杨及其他植被又开始重现生机,一些鱼类也再现东居延海。而与东居延海相距不远的内蒙古额济纳绿洲内植被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也明显好转。

  黑河发源于祁连雪山,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张掖市位于黑河中游、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是一片富饶的绿洲,人口达到120多万,耕地面积约370万亩,人口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到整个黑河流域的92%和94%。

  在张掖市向下游分水之前,由于张掖市人口和耕地急剧膨胀,过度攫取黑河水,黑河一度断流,导致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来水锐减,绿洲逐渐萎缩,被戈壁沙漠逐年蚕食,而黑河尾闾的东、西居延海也相继干涸,致使这一地区成为影响我国北方200万平方公里的沙尘源。

  为了恢复黑河下游生态,2000年,国务院决定实施黑河近期治理,并制定了黑河上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张掖市每年从黑河引水需削减5.8亿立方米,按当时张掖亩均用水量计算,这意味着约60万亩耕地无法浇灌,20多万农民将失去基本依靠。

  为实现这一分水目标,2001年,水利部将张掖市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市从明晰水权入手,探索出一条新的节水之路:层层控制用水总量,推行水票制度,建立农民用水协会,让农民参与水资源管理。

  现在,张掖农民家家有本“水权证”,上面明明白白标明每户农民每年可使用多少水。拿着水权证,农民就可以到当地水务部门购买水票。农民用水时,先交票后浇水,节余的水票,可通过水市场出卖,也就是“水权交易”。而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级农民用水协会负责管理村集体水权,分水到户,并负责水利工程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这些措施和制度迫使我们自觉节水。” 张掖市民乐县彭庄村村民朱宏说。现在张掖农民不再种植耗水的水稻,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有的地方还发展起了滴灌、喷灌。

  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黑河中下游用水矛盾得到了缓解,确保了张掖市连续6年成功完成国家确定的黑河分水任务,累计向下游下泄水量52亿多立方米,约占黑河6年来水总量的55%。现在,黑河干流60%以上的水量留给了下游,给张掖只留下不足40%的水量,这保证了黑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

  在向黑河下游分水的同时,张掖市经济发展未受到影响。相反,该市单方水的GDP产出由2000年的不到3元提高到了2005年的约4.7元,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也都有所提高。

  目前,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正在由农村节水向城市节水拓展。